当前位置:首页>武乡县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依法行政>依法行政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 引 号:000014349/2025-00400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 |
发文机关:武乡县应急管理局 | 主 题 词: |
标 题:武乡县应急管理局2024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 |
主题分类: | 发布日期:2025-01-06 |
2024年,武乡县应急管理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应急管理,服务武乡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任务,为武乡法治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现将我局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始终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当好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年度定期召开两次专题会议听取有关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日常工作中把法治政府建设摆在与推进应急管理改革发展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上。努力构建系统化法治工作机制,相继建立了《武乡县应急管理局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制度》,健全了安全生产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案件移送机制;在全局推行了《武乡县应急管理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和行政重大事项、法制审核制度》的工作落实,成立了领导组推行抓好“三项制度”的工作落实和培训学习,制定了实施方案、制作了安全生产行政处罚(一般程序)、行政处罚类事项流程图、规范行政执法文书等内容。完善以局法规室案件审核机制为主要形式的重大行政决策的主要程序,形成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外聘一名法律顾问参与有关法律性审查工作,作为我局法治工作建设的专业指导。贯彻落实加强矿山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工作要求,出台了相关文件和制度,设立了矿山重大隐患和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公告牌,明确了举报内容,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生产工作的社会监督;组织规范性文件清理,形成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对县直部门向我局提出的各种办法、制度、程序等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并回复。
(二)规范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一是持续推进体制改革。采取“全员执法、集中办案”模式,出台《行政执法工作流程》,执法处置以综合执法队为主,监管业务以各股室为主,互相配合,共享资源,规范流程。推行“双随机”执法,由各检查人员前期收集违法案例和信息,及时移交执法队立案调查依法进行查处;二是持续落实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文书的使用,提升执法办案水平,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执法案卷评查、抽查,评查结果在全局进行通报。依托全省综合信息平台,记录执法全过程,保证执法办案的透明、公正、廉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做到有规必用,加强《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和《山西省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的宣贯和学习,将自由裁量作为法制审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规范执法决策,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三是依法行政审批,制定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批程序、受理条件、办理标准和投诉渠道并予以公布,对所有审批事项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将受理—审查—决定—制证四个环节的审批期限严格控制在20个工作日内,重新编制审批办事指南,加强对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审查;四是强化执法保障,编制年度安全监督检查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开展执法检查。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组织全县应急管理系统执法人员及时取证换证。建立了《武乡县应急管理局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制度》,明确了“两法衔接”联络机制,为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提供制度保障;五是推进企业信息共建共享,为其他部门实施联合激励、惩戒提供参考,为武乡县信用创建工作提供数据源。健全信用修复和异议制度,明确企业信用“黑名单”修复的条件、程序和渠道,严把信用监管关。2024年,实施行政处罚51次,行政罚款2237.23万元,其中对6家企业实施了“一案双罚”。通过严格执法,严厉打击了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有力促进了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三)加强普法宣传,增强法治意识。持续强化法治教育,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宣传月、12.4国家宪法日等宣传教育活动,编印发放安全生产、自然灾害、森林防灭火等系列宣传册5万余册,采取集中宣讲、发放宣传单等方式,着力增强领导的红线意识、干部的法治意识、社会大众的应急能力。
二、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今年以来,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行政执法人员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
改革前共有持证执法人员35人,改革后有持证执法人员16人,经相关部门执法资格审核后现还有持证执法人员8人。应急局直属监管企业63个,很难满足一线工作需要。事业编制人员改革转岗基本完成,正处于过渡期,在行政执法中,职能股室一线行政执法人员在基层履职工作中面临企业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需提出一系列检查整改文书,由于执法人员较少,面临着不具备主体执法资格的尴尬处境。下达文书只能让有执法证的工作人员签字,否则不符合法制审核要求,而安全监管本着“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工作原则,作为一线工作的持证工作人员较少,所有的行政执法行为都由少数持证人员签字,能否完全承担安全检查责任,具有较大的盲目性,行政作为与不作为陷于两难,从而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合法、规范、正常行使执法工作职能。
(二)执法主体资格和执法专业技能短期难以高度融合。应急局作为一个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涉及安全生产经营行业较为广泛。据不完全统计,涉及直属监管企业63个涉及综合监管企业达到2000多个,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门类内容较为纷繁复杂,且专业性较强,从事安全监管的工作人员如果没有多年的基层工作实践经验是很难掌握一定的监管专业知识。在实际执法监管工作中,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很难正确做出合理合法的鉴别结果,以及处置裁量达到合法、规范、公正。改革中,执法主体资格确认条件简单、不讲专业技术,只讲等级条条框框,给行政执法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弊病。从事安全监管工作多年,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有执法主体资格的工作人员又多数不具备专业化技能。按照职权清单履职中,一旦出现执法不当、执法过错,在行政诉讼中,由执法主体资格责任人承担法律责任难免有失客观公正。
(三)行政工作惯性程式思维,向法治理念转换难以一蹴而就。法治制度制定容易,执行难,行政单位行政执法运行多年,早已形成正式工作程序。在法治政府建设中要求把法治制约机制全过程嵌入到每一个行政执法的过程中,以“三项制度”为引领,健全相关配套制度和办法,全面实现法治化行政监督管理,仍是一项长期推进的艰巨任务。厘清法制概念要求,理顺法制机制关系,明晰权责清单和执法主体权责,在短期的行政执法运行中,达到法治化、规范管理,执法人员全面掌握法治规范要求,依法行政还需长期坚持不懈努力。
三、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年度责任清单、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局主要负责人定期听取法治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法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认真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充分发挥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局党委书记、局长认真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落实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任务,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队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政策法规室),负责处理日常法治建设、依法行政具体工作事务。将法治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议程,利用局党委会议和局务会议,对法治建设工作开展定期研究部署,做到法治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
四、2024年度履行法院生效裁判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未产生法院裁判案件。
五、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5年我局将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法治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法治政府建设为引领,建立健全各项法治制度,优化机关各项行政职能,不断提高法治建设质量,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法制审查程序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推进我局行政执法领域的现代法治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能力建设。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学法和全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加强企业以案释法法律宣传,不断拓展普法途径、平台和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有特色的普法活动。
(二)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健全完善行政执法行为的纠错约束机制。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行政确认、行政给付、行政许可等行为得到有效规范,执法行为过程信息全程记载、执法全过程可回溯管理、重大执法事项决定法制审核全覆盖,实现执法信息公开透明、执法全过程留痕、执法决定合法有效,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
(三)贯彻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相关制度,强化各股室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和审查备案的意识,提升行政规范性文件质量。
(四)根据工作实际进一步规范审核程序。明确法制审核送审材料,审核载体、时限要求、法制审核意见与拟处理意见不一致的协调决策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事项,规范法制审核行为。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征集意见、专家咨询论证、听证等工作。
六、对全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学法力度。制定培训规划,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有计划地对应急管理干部进行轮训,开展应急管理人员综合业务培训,加强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理论的学习培训,继续开展“行政执法大讲堂”活动,创新学习交流方式,加强干部职工及执法人员的学法用法力度,努力提高领导干部和从业人员的应急管理能力。
(二)进一步强化用法力度。持续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法治机构法制审核在依法行政、依法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利用“互联网+监管”未配对的括号或引号!“互联网+执法”和“三项制度”的落实,推进依法行政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提升依法行政的水平。完善应急管理“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法制),做好顶层设计,从上到下,确保机构运行无缝衔接;加大对应急管理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顺利开展。
(三)进一步强化普法力度。按照“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和“八五”普法要求,继续加强应急管理法治机关建设,深入开展普法“七进”活动,针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进行重点宣传,利用新媒体媒介和高科技信息手段,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法律法规及常识,深入到全民日常生产生活中,营造全社会共建共享的法治氛围,力求法治建设工作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