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武乡县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文件公开>政办文件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 引 号000014349/2023-19872
发文字号武政办发〔2023〕13号 发文时间
发文机关武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 题 词
标 题武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乡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主题分类 发布日期2023-04-13

武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乡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各矿山企业

《武乡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武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4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武乡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全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构建科学高效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有效减轻地质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实施纲要》《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长治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以及《武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规文件制订本规划。

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形势

(一)地质灾害隐患现状

武乡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发育具有种类多、分布广的特点。截至2020年底,境内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89处,威胁人数2268人,威胁财产14353万元。按类型划分崩塌64处,滑坡6处,泥石流2处,地面塌陷17处。按险情等级划分大型1处,中型7处,小型81处。按规模等级划分大型5处,中型24处,小型60处。按行政区分布为:洪水镇18处,蟠龙镇12处,故城镇11处,丰州镇10处,韩北镇10处,分水岭乡9处,涌泉乡9处,监漳镇6处,贾豁乡3处,石北乡1处,上司乡、大有乡无分布。

(二)“十三五”防治成效

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坚持依法依规防灾,加大资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圆满完成了《武乡县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十三五”期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截止2020年底,完成了1ː5万地质灾害隐患点详细调查工作,开展了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每年开展地质灾害年度“三查”(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工作,准确掌握了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的数量、规模、发育程度、分布特征、危害程度及危险性,完善更新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库。“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排查、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3782点/次。

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建设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武乡蟠洪工业园区、武乡县新城规划区、和信工业园区开展实施了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企业减少了评估数量,降低了评估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为我县转型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2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县自然资源局会同气象等部门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累计发布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116次。按年度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人、监测人。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确定群测群防监测人46名。全县发放“告知书”450份,“避险明白卡”3106份和“防灾工作明白卡”330份。

3地质灾害综合治理

“十三五”期间,先后对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了综合治理工程,累计投入县级治理资金454万元,治理崩塌7处、滑坡1处。实施了农村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使用上级资金896万元、县级资金256万元,完成106户285人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任务。通过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和避险搬迁,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4地质灾害应急防治

建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以自然资源、财政、住建、交通、水利、应急、教育、文旅、卫体、气象、防震减灾及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建立完善了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各乡镇自然资源所配备有专职地质灾害管理人员;建立了应急值班制度,规范了应急值守与信息报送,组建了防灾应急抢险机构,为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提供了组织保障。积极开展以避险为主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其中较大型综合演练5次,应急避险演练350次,参加人员2781人。累计派出专家工作组102次,进行排查巡查350处,提高了群众的避险自救能力和相关部门的应急救援能力。

5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利用“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6.25全国土地日”、“10.13国际减灾日”及“安全生产活动月”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我县与地勘单位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服务协议,积极开展“五进” 宣传活动,对各乡镇、村的负责人和群测群防员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累计开展宣传30次,发放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手册(画报)5280份。防汛期间,县电视台每天滚动播放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对乡镇、自然资源部门管理人员、隐患点监测人员共组织培训65次,培训人员1650人,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群测群防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十三五”期间,我县共发生地质灾害19起,未造成人员伤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2.4万元。较2015年底7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十三五”期间累计核销21处,新增33处。

(三)“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形势

1地质灾害呈易发高发态势

县境内基岩裸露,地形高差变化大,地质构造复杂,降水集中,具有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公路铁路建设、矿山开采、城乡建房切坡等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和加剧了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据气象部门预测,气候变化趋于活跃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局地暴雨频发等可能加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地质灾害在“十四五”期间仍将呈高发、频发态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十三五”期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二是对地质灾害孕灾条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程度还需进一步深化;三是专业监测与专群结合监测能力有待提升;四是地质灾害信息共享和应用服务不够;五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威胁村庄的隐患点亟待采取避险搬迁或工程治理措施。

3公共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灾害防治提出新要求

“十四五”时期,我县以“建设全国镁铝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绿色能源综合示范基地,知名红色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全省建材专业化示范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基地”为战略定位,以“融入中原城市群和区域性发展板块”为目标,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产业升级,聚集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链,提升文化产业总体实力,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国道、水利等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推进城镇化、工业园区的建设,持续煤矿稳定发展。这些因素极大地增加了地质灾害防治难度,只有不断创新地质灾害治理手段、提高监测水平、加大信息共享,不断提高地质灾害应对能力,才能满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求。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等防灾减灾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治理体系、应急防治体系为主线,强化全社会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全县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二)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协调发展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应急处置、宣传培训、监督管理工作,把地质灾害预防工作做到灾害发生之前和工程规划与建设之前,提高预防效果。

2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各级党委政府按照属地管理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各行业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担其责;坚持分类负责,“谁引发、谁治理”,对人为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明确防灾责任单位,切实落实防范治理责任。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风险源头管控,提高预警精准度,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尝试建立“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机制,推行“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的三避让原则,开展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有效化解地质灾害风险。坚持人防、技防并重,常规方法和高新技术相结合,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着力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4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根据地质灾害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规划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避险搬迁、工程治理、应急能力建设和科学技术支撑工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将防治重点部署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直接或潜在威胁区域,优先部署调查评价和监测预警工作,有针对性地继续开展避险搬迁、工程治理、应急能力建设和科学技术支撑工作。

(三)规划目标

到2025年,全面建成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体系,全方位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完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防治四大体系;完善提升以群测群防为基础的专群结合监测网络;全县地质灾害风险进一步降低,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明显提升,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得到保障,地质灾害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显著减轻。

——全县开展1: 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基本掌握我县地质灾害风险底数和动态变化特征。

——部署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设备4处,提高技防能力;通过实施避险搬迁项目,拟消除地质灾害隐患3处;通过工程治理和排危除险,完成对14处地质隐患点的治理。建立县级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平台;与地勘单位签订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服务协议。

——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培训力度,大力提升农村群众地质灾害自我防范意识,开展应急演练及避险演练,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坚决杜绝群死群伤,有力支撑我县高质量发展。

专栏1  “十四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单位

工作量

调查

评价

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

1

监测

预警

普适型监测设备

3

专业型监测设备

1

建立县级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平台

1

综合

治理

工程治理

6

排危除险

8

避险搬迁

9

应急

防治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

1

逐年开展宣传培训,开展应急及避险演练

5

三、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和防治分区

(一)地质灾害易发分区

采用统计模型信息量法进行我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分区,以孕灾地质条件构建信息量模型,选取合理评价指标和阈值,采用GIS分析技术提取单因子运算属性,运用图层信息量叠加法计算易发性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参考境内人类工程活动特征,将我县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3个大区(见附图1)。其中,高易发区包括4个亚区,面积243.2km2,占全县面积15.11%;中易发区包括6个亚区,面积98.99km2,占全县面积6.15%;低易发区包括5个亚区,面积1267.68km2,占全县面积78.74%。

1高易发区(A)

我县高易发区分布于分水岭乡-故城镇-涌泉乡G208、马权线道路两侧及涅河河道两侧,洪水镇-蟠龙镇-监漳镇-丰州镇武墨公路两侧及浊漳河北源河道两侧,洪水镇-蟠龙镇-韩北镇煤矿分布区,洪水镇拴马村-北响黄村-孟家岭村一带低中山丘陵区。区内地质灾害主要是自然形成、修路建房切坡引起的崩塌、滑坡和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区内地质灾害共70处,其中崩塌49处,滑坡3处,泥石流1处,地面塌陷1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密度0.288点/km2。险情等级大型1处,中型3处,小型66处。

(1)分水岭乡-故城镇-涌泉乡G208、马权线道路两侧及涅河河道两侧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1

位于分水岭乡-故城镇-涌泉乡G208、马权线道路沿线及涅河河道两侧,面积64.78km2,占高易发区面积的26.64%,占全区面积的4.02%。地貌为低中山区、低山-低中山丘陵区、山间河谷区。岩性以第四系粉土,三叠系碎屑岩为主。区内地质灾害共24处,为修路建房切坡、自然形成的崩塌。规模为中型2处,小型22处,险情等级均为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稳定性差,点密度0.37点/km2

(2)洪水镇-蟠龙镇-监漳镇-丰州镇武墨公路两侧及浊漳河北源河道两侧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2

位于洪水镇-蟠龙镇-监漳镇-丰州镇武墨公路两侧及浊漳河北源河道两侧,面积80.07km2,占高易发区面积的32.92%,占全区面积的4.97%。地貌为低中山区、低山-低中山丘陵区、山间河谷区,岩性以第四系粉土,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碎屑岩为主。区内地质灾害共19处,为修路建房切坡、自然形成的崩塌17处、滑坡2处。规模为中型6处,小型13处。险情等级除河神烟滑坡为中型外,其余崩塌、滑坡均为小型。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稳定性差,点密度0.237点/km2

(3)洪水镇-蟠龙镇-韩北镇煤矿分布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3

位于洪水镇-蟠龙镇-韩北镇煤矿分布区,面积59.64km2,占高易发区面积的24.52%,占全区面积的3.71%。地貌为低中山区、低山-低中山丘陵区、山间河谷区,岩性以第四系粉土,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为主。区内地质灾害共19处,其中自然形成的崩塌2处煤矿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17处。规模为大型5处,中型8处,小型6处。崩塌、地面塌陷险情等级均为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稳定性差,点密度0.319点/km2

(4)洪水镇拴马村-北响黄村-孟家岭村一带低中山丘陵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4

位于洪水镇拴马村-北响黄村-孟家岭村一带低中山丘陵区,面积38.71km2,占高易发区面积的15.92%,占全区面积的2.41%。地貌为低中山区、低山-低中山丘陵区,岩性以第四系、新近系粉土,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为主。区内地质灾害共8处,修路建房切坡、自然形成的崩塌6处,建房切坡形成的滑坡1处,矿山弃渣形成的泥石流1处。规模为中型4处,小型4处。险情等级除大井泥石流为大型,芝麻角崩塌为中型外,其余崩塌、滑坡均为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稳定性差,点密度0.207点/km2

2中易发区(B)

我县中易发区分布于分水岭乡石盘村-故城镇范家凹村乡村道路两侧、涌泉乡石槽沟村-涌泉村北部一带低中山丘陵区、石北乡南沟村-石北村乡村道路沿线、丰州镇王家垴村-兴盛垴村高铁连接线、G519道路两侧、监漳镇姚家庄村-南皋村低中山丘陵区、贾豁乡下寺堙村低中山区、蟠龙镇陶家庄村-团松村低中山及低中山丘陵区。区内地质灾害点共17处,其中自然形成、建房修路切坡引起的崩塌14处,滑坡2处,矿山弃渣形成的泥石流1处。区内险情等级中型3处,小型14处。

(1)分水岭乡石盘村-故城镇范家凹村乡村道路两侧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1

位于分水岭乡石盘村-故城镇范家凹村乡村道路两侧,面积20km2,占中易发区面积的20.2%,占全区面积的1.24%。地貌为低山-低中山丘陵区,岩性以第四系粉土,三叠系碎屑岩为主。区内地质灾害点共4处,为修路建房切坡、自然形成的崩塌,险情等级均为小型,规模均为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稳定性差,点密度0.2点/km2

(2)涌泉乡石槽沟村-涌泉村北部一带低中山丘陵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2

位于涌泉乡石槽沟村-涌泉村北部一带低中山丘陵区,面积16.6km2,占中易发区面积的16.77%,占全区面积的1.03%。地貌为低山-低中山丘陵区、山间河谷区,岩性以第四系粉土,三叠系碎屑岩为主。区内地质灾害点1处,为自然形成的泥石流,险情等级为小型,规模为小型,稳定性差,地质灾害隐患点密度0.06点/km2

(3)丰州镇王家垴村-兴盛垴村高铁连接线、G519道路两侧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3

位于丰州镇王家垴村-兴盛垴村高铁连接线、G519道路两侧,面积31.04km2,占中易发区面积的31.36%,占全区面积的1.93%。地貌为低山-低中山丘陵区、山间河谷区,岩性以第四系、新近系粉土,三叠系碎屑岩为主。区内地质灾害点共3处,修路切坡形成的崩塌1处,建房切坡形成的滑坡2处,滑坡险情等级均为中型,崩塌险情等级为小型,规模均为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稳定性差,点密度0.097点/km2

(4)监漳镇姚家庄村-南皋村低中山丘陵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4

位于监漳镇姚家庄村-南皋村低中山丘陵区,面积12.28km2,占中易发区面积的12.41%,占全区面积的0.76%。地貌为低山-低中山丘陵区,岩性以第四系粉土,三叠系碎屑岩为主。区内地质灾害共5处,为建房切坡、自然形成的崩塌,险情等级均为小型,规模均为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稳定性差,点密度0.407点/km2

(5)贾豁乡下寺堙村低中山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5

位于贾豁乡下寺堙村低中山区,面积7.23km2,占中易发区面积的7.3%,占全区面积的0.45%。地貌为低中山区,岩性以第四系粉土,三叠系碎屑岩为主。区内地质灾害共2处,均为修路切坡形成的崩塌,险情等级均为小型,胡庄洞崩塌规模为中型,宋家庄崩塌为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密度0.277点/km2

(6)蟠龙镇陶家庄村-团松村低中山及低中山丘陵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6

位于蟠龙镇陶家庄村-团松村低中山及低中山丘陵区,面积11.84km2,占中易发区面积的11.96%,占全区面积的0.74%。地貌为低中山区、低山-低中山丘陵区,岩性以第四系粉土,二叠系、三叠系碎屑岩为主。区内地质灾害共2处,为修路建房切坡形成的崩塌,陶家沟崩塌险情等级为中型,团松崩塌险情等级为小型,规模均为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密度0.169点/km2

3低易发区(C)

我县低易发区分布于分水岭乡西部低中山区,分水岭乡中北部、故城镇西北部低中山及低中山丘陵区,分水岭乡、故城镇东部,涌泉乡、石北乡、丰州镇、上司乡、监漳镇、贾豁乡、大有乡大部,蟠龙镇、洪水镇北部低中山及低中山丘陵区,蟠龙镇、监漳镇东部低中山区,洪水镇东部低中山及低中山丘陵区。区内崩塌、滑坡各1处,神西滑坡为修路切坡形成,险情等级为中型,规模为中型;槐树烟崩塌为自然形成,险情等级为小型,规模为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密度0.002点/km2。区内城乡规划区距离高陡边坡距离较远,村庄切坡建房规模较小,道路切坡稳定性较好,植被发育较好。

(1)分水岭乡西部低中山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1

位于分水岭乡西部低中山区,面积46.75km2。占低易发区面积的3.69%,占全区面积的2.9%。地貌为低中山区,岩性以三叠系碎屑岩为主。区内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相对较弱,植被发育较好,各类地质灾害弱发育,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小。

(2)分水岭乡中北部、故城镇西北部低中山及低中山丘陵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2

位于分水岭乡中北部、故城镇西北部低中山及低中山丘陵区,面积180.37km2。占低易发区面积的14.23%,占全区面积的11.2%。地貌为低中山、低山-低中山丘陵区,岩性以三叠系碎屑岩为主,零星第四系粉土,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区内道路建设以S66高速公路为主,村庄建房规模较小,人类活动强度相对较弱,植被发育较好,各类地质灾害弱发育,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小。

(3)分水岭乡、故城镇东部,涌泉乡、石北乡、丰州镇、上司乡、监漳镇、贾豁乡、大有乡大部,蟠龙镇、洪水镇北部低中山及低中山丘陵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3

位于分水岭乡、故城镇东部,涌泉乡、石北乡、丰州镇、上司乡、监漳镇、贾豁乡、大有乡大部,蟠龙镇、洪水镇北部低中山及低中山丘陵区,面积775.81km2。占低易发区面积的61.2%,占全区面积的48.19%。地貌为低中山、山间河谷、低山-低中山丘陵区,岩性以第四系、新近系粉土,二叠系、三叠系碎屑岩为主,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区内分布崩塌、滑坡各1处,神西滑坡为修路切坡形成,险情等级为中型,规模为中型;槐树烟崩塌为自然形成,险情等级为小型,规模为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密度0.003点/km2。区内分布太焦高铁、太焦铁路,G55高速和G519国道,铁路、公路形成的切坡稳定性普遍较好。城镇规划区周边高陡边坡分布较少,建房形成的切坡稳定性普遍较好。区内植被发育较好,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小。

(4)蟠龙镇、监漳镇东部低中山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4

分布在蟠龙镇、监漳镇东部低中山区,面积89.16km2,占低易发区总面积的7.03%,占全县总面积的5.54%。区内地貌类型为低中山、低山-低中山丘陵区;岩性主要为第四系、新近系粉土,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奥陶系、寒武系碳酸盐岩;区内城镇规划区周边高陡边坡分布较少,城镇、村庄建房形成的切坡稳定性普遍较好,植被发育较好,各类地质灾害弱发育,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小。

(5)洪水镇东部低中山及低中山丘陵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5

分布在洪水镇东部低中山及低中山丘陵区,面积175.59 km2,占低易发区总面积的13.85%,占全县总面积的10.91%。区内地貌类型为低中山区、低山-低中山丘陵区地貌;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新近系粉土,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奥陶系、寒武系碳酸盐岩;区内道路建设以S348省道为主,村庄建房规模较小,修路和建房形成的切坡稳定性较好,人类活动强度相对较弱,植被发育较好,各类地质灾害弱发育,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小。

(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根据我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结合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将我县防治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3个大区(见附图2),其中,重点防治区包括5个亚区,面积242.93km2,占全县面积15.09%;次重点防治区包括7个亚区,面积59.91km2,占全县面积3.72%;一般防治区包括4个亚区,面积1307.03km2,占全县面积81.19%。

1重点防治区(Ⅰ)

我县重点防治区分布于分水岭乡-故城镇-涌泉乡G208、马权线道路两侧及涅河河道两侧,丰州镇王家垴村-兴盛垴村高铁连接线、G519道路两侧,洪水镇-蟠龙镇-监漳镇-丰州镇武墨公路两侧及浊漳河北源河道两侧,洪水镇-蟠龙镇-韩北镇煤矿分布区,洪水镇熬垴村-孟家岭村-北响黄村一带低中山丘陵区。区内地质灾害主要是修路建房切坡引起的崩塌、滑坡和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区内地质灾害共72处,其中崩塌50处,滑坡5处,地面塌陷1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密度0.296点/km2。区内威胁人数1719人,威胁财产12460万元,险情等级大型1处,中型4处,小型67处。

(1)分水岭乡-故城镇-涌泉乡G208、马权线道路两侧及涅河河道两侧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Ⅰ1

位于分水岭乡-故城镇-涌泉乡G208、马权线道路两侧及涅河河道两侧,面积64.79km2,占重点防治区面积的26.67%,占全区面积的4.03%。区内地质灾害点24处,主要为公路建设切坡,其次为建房切坡和自然形成的崩塌。险情等级均为小型,规模为中型2处,小型22处,稳定性差,该区地质灾害威胁188人,威胁资产478万元。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威胁较大。

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村庄等人员聚集区,G208、马权线道路周围的崩塌地质灾害。区内崩塌在采取群测群防的基础上,对大沿沟2号崩塌进行工程治理。

(2)丰州镇王家垴村-兴盛垴村高铁连接线、G519道路两侧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Ⅰ2

位于丰州镇王家垴村-兴盛垴村高铁连接线、G519道路两侧,面积18.33km2,占重点防治区面积的7.55%,占全区面积的1.14%。区内地质灾害点3处,为修路建房切坡形成,险情等级中型2处,小型1处,规模等级均为小型,该区地质灾害威胁资产3207万元。对已建道路、房屋及过往行人威胁较大。

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县社会福利中心、高铁连接线、G519道路周围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区内崩塌、滑坡在采取群测群防的基础上,对社会福利中心西滑坡、东滑坡、南滑坡进行工程治理。

(3)洪水镇-蟠龙镇-监漳镇-丰州镇武墨公路沿线及浊漳河北源河道两侧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Ⅰ3

位于洪水镇-蟠龙镇-监漳镇-丰州镇武墨公路沿线及浊漳河北源河道两侧,面积80.07km2,占重点防治区面积的32.96%,占全区面积的4.97%。区内地质灾害点19处,主要是修路建房切坡和自然形成的崩塌17处、滑坡2处。险情等级中型1处,类型为滑坡;小型地质灾害点18处。滑坡规模为小型,崩塌规模为中型6处,小型11处。地质灾害隐患稳定性差,该区地质灾害点威胁708人,威胁资产1168万元。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威胁较大。

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村庄等人员聚集区及武墨公路周围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区内崩塌、滑坡在采取群测群防的基础上,对堂儿庄崩塌、小牛庄崩塌布设专业监测仪器,对青草烟崩塌进行工程治理,对新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排危除险。

(4)洪水镇-蟠龙镇-韩北镇煤矿分布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Ⅰ4

位于洪水镇-蟠龙镇-韩北镇煤矿分布区,面积59.64km2,占重点防治区面积的24.55%,占全区面积的3.7%。区内地质灾害主要是煤矿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17处,其次为自然形成的崩塌2处。规模为大型5处,中型8处,小型6处。地面塌陷、崩塌险情等级均为小型,稳定性差,该区地质灾害点威胁19人,威胁资产1415万元。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威胁较大。

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村庄等人员聚集区附近的崩塌地质灾害及煤矿采空区上方的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区内崩塌、地面塌陷在采取群测群防的基础上,对受柳沟崩塌威胁的1户3人进行搬迁避让,同时,监督煤矿主体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开采,按照土地复垦方案对地面塌陷进行治理。

(5)洪水镇熬垴村-孟家岭村-北响黄村一带低中山丘陵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Ⅰ5

位于洪水镇熬垴村-孟家岭村-北响黄村一带低中山丘陵区,面积20.1km2,占重点防治区面积的8.27%,占全区面积的1.25%。区内地质灾害主要是自然形成、建房修路切坡引起的崩塌6处,滑坡1处。险情等级大型1处,中型1处,小型5处。崩塌规模为中型4处,小型2处,滑坡规模为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稳定性差,该区地质灾害点威胁804人,威胁资产6192万元。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威胁较大。

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村庄等人员聚集区周围的崩塌及县、乡道路周围的小规模崩塌地质灾害。区内崩塌、滑坡在采取群测群防的基础上,对熬垴村崩塌进行工程治理,对受响黄1号崩塌威胁的6户10人进行避让搬迁,对新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排危除险。

2.次重点防治区(Ⅱ)

我县次重点防治区分布于分水岭乡石盘村-故城镇范家凹村乡村道路两侧、石北乡神西村一带低中山丘陵区、监漳镇姚家庄村-南皋村低中山丘陵区、贾豁乡槐树烟村一带低中山丘陵区、贾豁乡下寺堙村低中山区、蟠龙镇陶家庄村-团松村低中山及低中山丘陵区、洪水镇拴马村一带低中山区。区内地质灾害点共16处,其中建房修路切坡引起的崩塌14处,滑坡1处,矿山弃渣形成的泥石流1处。区内险情等级中型3处,小型13处。

(1)分水岭乡石盘村-故城镇范家凹村乡村道路两侧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Ⅱ1

位于分水岭乡石盘村-故城镇范家凹村乡村道路两侧,面积20km2,占次重点防治区面积的33.38%,占全区面积的1.24%。区内地质灾害共4处,为修路建房切坡、自然形成的崩塌,险情等级均为小型,规模均为小型,崩塌稳定性差,该区地质灾害点威胁31人,威胁资产70万元。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存在威胁。

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村庄等人员聚集区周围的崩塌及县、乡道路周围的小规模崩塌地质灾害,区内崩塌在采取群测群防的基础上,对故城镇范义村义峪组崩塌安装专业监测测仪器。

(2)石北乡神西村一带低中山丘陵区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Ⅱ2

位于石北乡神西村一带低中山丘陵区,面积3.52km2,占次重点防治区面积的5.88%,占全区面积的0.22%。区内地质灾害1处,为建房修路切坡形成的滑坡,险情等级为中型,规模为中型,滑坡稳定性差,该区地质灾害点威胁96人,威胁资产668万元。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威胁较大。

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神西村东北的神西滑坡,对神西滑坡在群测群防的基础上,安装专业监测仪器。

(3)监漳镇姚家庄-南皋村低中山丘陵区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Ⅱ3

位于监漳镇姚家庄村-南皋村低中山丘陵区,面积12.28km2,占次重点防治区面积的20.5%,占全区面积的0.76%。区内地质灾害共5处,均为建房切坡、自然形成的崩塌,险情等级均为小型,规模均为小型,崩塌稳定性差,该区地质灾害点威胁49人,威胁资产154万元。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存在威胁

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村庄等人员聚集区周围的崩塌。区内崩塌在采取群测群防的基础上,对受监漳镇姚家庄崩塌威胁的2户9人进行搬迁避让。

(4)贾豁乡槐树烟村一带低中山丘陵区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Ⅱ4

位于贾豁乡槐树烟村一带低中山丘陵区,面积2.2km2,占次重点防治区面积的3.67%,占全区面积的0.14%。区内地质灾害1处,为人工切坡形成的崩塌,险情等级为小型,规模为小型,崩塌稳定性差,该区地质灾害点威胁60人,威胁资产252万元。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存在威胁。

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村庄等人员聚集区周围的崩塌及乡村道路周围的小规模崩塌地质灾害,对槐树烟崩塌采取群测群防的防治手段。

(5)贾豁乡下寺堙村低中山区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Ⅱ5

位于贾豁乡下寺堙村低中山区,面积7.23km2,占次重点防治区面积的12.07%,占全区面积的0.45%。区内地质灾害共2处,均为修路切坡形成的崩塌,险情等级均为小型,胡庄洞崩塌规模为中型,宋家庄崩塌为小型,崩塌稳定性差,该区地质灾害点威胁资产9万元。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威胁较小。

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村庄等人员聚集区周围的崩塌,对区内崩塌采取群测群防的防治手段。

(6)蟠龙镇陶家庄村-团松村低中山及低中山丘陵区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Ⅱ6

位于蟠龙镇陶家庄村-团松村低中山及低中山丘陵区,面积11.88km2,占次重点防治区面积的19.83%,占全区面积的0.74%。区内地质灾害共2处,为修路建房切坡形成的崩塌,陶家沟崩塌险情等级为中型,团松崩塌险情等级为小型,规模均为中型,崩塌稳定性差,该区地质灾害点威胁194人,威胁资产477万元。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威胁较大。

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村庄等人员聚集区周围的崩塌及乡村道路周围的小规模崩塌地质灾害,对区内崩塌采取群测群防的防治手段。

(7)洪水镇拴马村一带低中山区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Ⅱ7

位于洪水镇拴马村一带低中山区,面积2.8km2,占次重点防治区面积的4.67%,占全区面积的0.17%。区内地质灾害1处,为矿山弃渣形成的泥石流,险情等级为中型,规模为小型,泥石流稳定性差,该区地质灾害点威胁113人,威胁资产257万元。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威胁较大。

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洪水镇大井泥石流,对泥石流采取群测群防的防治手段。

3一般防治区(Ⅲ)

我县一般防治区分布于分水岭乡西部低中山区,分水岭乡中北部、故城镇西北部低中山及低中山丘陵区,分水岭乡、故城镇东部,涌泉乡、石北乡、丰州镇、上司乡、监漳镇、贾豁乡、大有乡大部,蟠龙镇、洪水镇北部低中山及低中山丘陵区,洪水镇、蟠龙镇、监漳镇东部低中山区。区内地质灾害1处,为自然形成的马家峪村泥石流,险情等级和规模均为小型。区内城乡规划区距离高陡边坡距离较远,村庄切坡建房规模较小,道路切坡稳定性较好,植被发育较好,该区地质灾害点威胁6人,威胁资产6万元,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威胁较小。

(1)分水岭乡西部低中山区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Ⅲ1

位于分水岭乡西部低中山区,面积46.68km2,占一般防治区面积的3.57%,占全区面积的2.9%。区内无地质灾害发育,防治措施以宣传为主。

(2)分水岭乡中北部、故城镇西北部低中山及低中山丘陵区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Ⅲ2

位于分水岭乡中北部、故城镇西北部低中山及低中山丘陵区,面积180.43km2,占一般防治区面积的13.81%,占全区面积的11.21%。区内无地质灾害发育,防治措施以宣传为主。

(3)分水岭乡、故城镇东部,涌泉乡、石北乡、丰州镇、上司乡、监漳镇、贾豁乡、大有乡大部,蟠龙镇、洪水镇北部低中山及低中山丘陵区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Ⅲ3

位于分水岭乡、故城镇东部,涌泉乡、石北乡、丰州镇、上司乡、监漳镇、贾豁乡、大有乡大部,蟠龙镇、洪水镇北部低中山及低中山丘陵区,面积799.42km2,占一般防治区面积的61.16%,占全区面积的49.66%。区内分布泥石流1处,泥石流为自然形成,险情等级和规模均为小型。该区地质灾害点威胁6人,威胁资产6万元,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威胁较小。马家峪村泥石流防治措施采用群测群防的手段,对新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排危除险

(4)洪水镇、蟠龙镇、监漳镇东部低中山区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Ⅲ4

分布在蟠龙镇、监漳镇东部低中山区,面积280.5km2,占一般防治区总面积的21.46%,占全县总面积的17.42%。区内无地质灾害发育,防治措施以宣传为主。

四、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一)调查评价

1开展地质灾害年度“三查”

开展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三查”工作,开展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核查工作等,全面准确地掌握地质灾害的变化情况,为工程建设规划布局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2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

开展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建成动态更新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基本掌握我县地质灾害风险底数。

(二)监测预警

1完善群测群防体系

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完善群测群防工作制度及机制,完善群测群防人员管理模式,强化设备配备及技术培训。依托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核查成果,集合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隐患点监测体系,形成群测群防信息管理、交流和发布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的网上浏览和动态更新。建立完善群测群防资金保障机制,成功避险奖励机制。

2开展新型高效的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监测预警

选择3处风险等级较高、尚没有实施搬迁和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成本低、实用性强的普适性监测仪器,提高监测效率和精度。选择1处成灾机理典型、稳定性差、风险等级高且难以实施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综合监测位移、应力、地下水、降雨等因素的专业监测仪器,提高实时自动化监测水平及精度。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专业队伍包县、包乡机制,对群测群防工作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撑,指导开展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和地质灾害变化趋势研判,提升群测群防工作专业化水平。

3健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体系

建立完善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加强多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改进预警预报技术方法,进一步规范风险预警工作程序。充分利用互联网以及广播、电视、电话、手机短信、手机微信、宣传车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成效。

(三)综合治理

1.地质灾害工程治理

对威胁县城、村庄、集镇等规模较大、稳定性差、具有严重危害性和危险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十四五”期间计划实施6处;对已完成工程治理项目进行管理维护;进行对威胁水利、交通、景区等基础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相关行政和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组织开展工程治理;对于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单位负责开展工程治理。

2.地质灾害避险搬迁

在地质灾害勘查和经济技术评价与论证的基础上,对治理工程费用高、技术难度大且自然环境条件差、不适宜人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结合当地城镇建设规划等,考虑采用避险搬迁措施,计划完成地质灾害避险搬迁3处,搬迁9户22人。

3.地质灾害排危除险

对威胁村庄、集镇等规模较大、具较严重危害性和危险性的,在降雨等因素诱发下,稳定性极差的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危除险,分别为洪水镇合家垴村、河神烟村、墨镫村、青草烟村、杨李枝村,上司乡上司村、吴家垴村,大有乡苑家垴村地质灾害排危除险项目。

(四)应急防治

1.提升应急救援技术支撑能力

继续与地勘单位签订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服务协议,增加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分析技术装备,加强地质灾害野外专业技术用车保障,提升我县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能力。

2.加强应急值守与处置

地质灾害应急机构在汛期要完善应急值守工作制度、交接班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特别要注意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和启动应急响应,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3完善应急抢险装备与物资储备库

完善应急抢险设备,配备应急调查车、手持GPS、罗盘、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卫星电话、救援帐篷、喊话喇叭、便携式强光手电、对讲机、分体式雨衣雨裤套装等应急防护装备及应急设备,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库。

(五)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1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工作

完善地质灾害数据库,按年度对我县地质灾害数据库进行更新,完善多部门互联互通的县级地质灾害信息平台,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和应急救援提供精准服务,全面提升我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科技水平、信息化水平和高效的决策支撑能力。

2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御能力

(1)建立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办法。在群测群防及群专结合监测预警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与区划成果,划定风险防范区,探索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技术路径,开展“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发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作用,强化地质灾害易发区及高风险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

(2)健全地质灾害防御技术支撑体系。在现有地质灾害防御技术支撑体系基础上,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专家队伍建设和汛期驻守专家队伍建设,完善专业技术队伍包县、包乡服务,提升地质灾害防御技术支撑能力。

(3)提升防灾减灾水平。对各级各部门地质灾害防治人员进行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提升防灾人员的能力素质。利用会议、广播、电视、短信、微信、微博、报纸、宣传栏、宣传册、挂图、光碟、发放明白卡等方式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做到进村、入户、到人。每年向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人和受威胁居民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和防灾预案表,补立警示牌。地质灾害易发区乡镇、行政村组织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抢险救灾队伍,每年最少开展1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于各类地质灾害点开展以避险为主的地质灾害防灾演练,提升群众日常防范认识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3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专业人才培养

加强与专业资质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的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防治等环节的合作,秉承“项目培养人、实践锻炼人、成果激励人”的原则,完善人才培养。

4加强地质灾害技术装备保障能力

充分利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的装备实力,加强长量程三维激光扫描仪、智能无人机、高精度地基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及车载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业务平台的配置,增加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分析技术装备,加强地质灾害野外专业技术用车保障。

五、资金筹措与实施安排

(一)资金筹措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普适型监测设备安装、中型及以上地质灾害治理费用申请上级政府财政预算。地质灾害点避险搬迁在申请上级资金的基础上,由县级人民政府从财政预算中列支。专业型监测设备安装、设备后期维护、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体系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等费用由县政府投入。因自然因素形成的小型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由县级人民政府从财政预算中列支。因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筹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还可多方(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业权出让收益等)、多渠道筹集。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领域,本着“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给投资人以社会回报。

(二)资金匡算

参照国家和山西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取费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进行匡算,按2020年静态物价水平匡算“十四五”规划工作经费5884.938万元,其中上级资金1440.604万元,县级资金4444.334万元。其中:

(1)调查评价经费234.5万元;

(2)监测预警经费129.72万元;

(3)综合治理经费5289.718万元;

(4)应急防治经费181万元;

(5)防治能力建设经费50万元。

武乡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投资匡算详见专栏2。

专栏2   武乡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投资匡算表

项目名称

投资匡算(万元)

备注

县级资金

上级资金

合计

一、调查评价

50

184.5

234.5


1、地质灾害“三查”

25


25


2、对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

25


25


3、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


184.5

184.5

已落实

二、监测预警

99.72

30

129.72


1、3处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点建设


30

30

已落实

2、1处专业型地质灾害监测点建设

97.42


97.42


3、4处地质灾害点监测设备维护管理费

0.8


0.8


4、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费

1.5


1.5


三、地质灾害综合治理

4063.614

1226.104

5289.718


1、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

3320

1150

4470


2、9户避险移民搬迁

21.744

76.104

97.848


3、8处地质灾害排危除险

721.87


721.87


四、应急防治

181


181


1、县级技术支撑

85


85


2、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46


46

已落实

3、应急装备购置及群测群防人员劳务

50


50


五、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50


50


1、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

25


25


2、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25


25


合计

4444.334

1440.604

5884.938


(三)实施安排

“十四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实施安排如下:

1.2021年

(1)开展地质灾害年度 “三查”工作;完成1:5万的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

(2)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7次,对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补立警示牌。

(3)实施武乡县社会福利中心西滑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程。

(4)开展年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

(5)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13次。

2.2022年

(1)开展地质灾害年度 “三查”工作。

(2)实施4处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工作,完善县级地质灾害信息平台。

(3)完成武乡县社会福利中心西滑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程,实施武乡县社会福利中心南、东滑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程。

(4)实施9户避险搬迁工程主体完成。

(5)实施洪水镇合家垴村、河神烟村、墨镫村、青草烟村、杨李枝村,上司乡上司村、吴家垴村,大有乡苑家垴村地质灾害排危除险项目。

(6)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7次,对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补立警示牌。

(7)开展年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

(8)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13次。

3.2023年

(1)开展地质灾害年度 “三查”工作。

(2)完善县级地质灾害信息平台。

(3)完成武乡县社会福利中心南、东滑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程,实施洪水镇熬垴村、青草烟村,涌泉乡大沿沟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4)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7次,对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补立警示牌。

(5)开展年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

(6)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13次。

4.2024年

(1)开展地质灾害年度 “三查”工作。

(2)完善县级地质灾害信息平台。

(3)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7次,对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补立警示牌。

(4)开展年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

(5)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13次。

5.2025年

(1)开展地质灾害年度 “三查”工作。

(2)完善县级地质灾害信息平台。

(3)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7次,对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补立警示牌。

(4)开展年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

(5)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13次。

武乡县“十四五”规划期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详见专栏3,武乡县“十四五”规划期避险搬迁项目详见专栏4,武乡县“十四五”规划期排危除险项目详见专栏5。

专栏3  “十四五”规划期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统计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任务

实施

周期

1

武乡县社会福利中心西滑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

削坡、抗滑桩、浆砌石挡墙、土方外运、砌石坝等

2021-

2022年

2

武乡县社会福利中心南滑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

削坡、抗滑桩、格构、混凝土挡墙、土方外运、砌石坝等

2022-

2023年

3

武乡县社会福利中心东滑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

削坡、抗滑桩、格构、混凝土挡墙、土方外运、砌石坝等

2022-

2023年

4

武乡县洪水镇熬垴村崩塌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

削坡、浆砌石挡墙、土方外运、

砌石坝等

2023年

5

武乡县洪水镇青草烟村

崩塌地质灾害治理项目

削坡、挡土板、

浆砌石挡墙、土方外运、砌石坝等

2023年

6

涌泉乡大沿沟村

崩塌地质灾害治理项目

削坡、挡土板、

浆砌石挡墙、土方外运、砌石坝等

2023年

专栏4  “十四五”规划期避险搬迁项目统计表

序号

乡镇

威胁户数(户)

威胁人数(人)

实施周期

1

洪水镇

6

10

2022年

2

监漳镇

2

9

2022年

3

蟠龙镇

1

3

2022年

小计

9

22


专栏5  “十四五”规划期排危除险项目统计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任务

实施周期

1

洪水镇合家垴村地质灾害排危除险项目

削坡、挡土板

2022年

2

洪水镇河神烟村地质灾害排危除险项目

削坡、挡土板

2022年

3

洪水镇墨镫村地质灾害排危除险项目

削坡、挡土板

2022年

4

洪水镇青草烟村地质灾害排危除险项目

削坡、挡土板

2022年

5

上司乡上司村地质灾害排危除险项目

削坡、挡土板

2022年

6

上司乡吴家垴村地质灾害排危除险项目

削坡、挡土板

2022年

7

洪水镇杨李枝村地质灾害排危除险项目

削坡、挡土板

2022年

8

大有乡苑家垴村地质灾害排危除险项目

削坡、挡土板

2022年

小计




六、保障措施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是指为实现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预期目标而实施的措施。主要包括:组织保障措施、制度保障措施、资金保障措施、宣传教育保障措施四个方面。

(一)组织保障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安全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认真履行职责。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将规划目标和防治任务分解为年度计划,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实行严格的年度考核和政绩评价。

各相关部门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做到“责任、措施和监管”三到位。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发展改革、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住建、交通、水利、气象、教育、文旅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规划》的全面实施。

加强对《规划》的管理。建立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的领导责任制。特别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检查、评价和监督,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强化规划的指导和约束功能。

(二)制度保障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省、市、县规划等相关文件,并依照法规要求,健全和完善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包括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危险性评估、“三同时”及资质管理制度、汛期地质灾害巡查、值班、灾情速报、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要求、地质灾害信息发布等,使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加强执法检查和执法力度,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违反《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引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除承担治理责任和费用外,还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资金保障

按照《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因自然因素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的治理经费,在划分事权和财权基础上,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筹资,健全并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和保障机制,专款专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审查和管理。因采矿、工程建设活动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单位负责治理,承担治理费用,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补偿。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鼓励社会注资参与地质灾害综合整治,构建事权清晰、权责一致的地质灾害防治投入机制,切实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资金保障水平和投入效率。

(四)宣传教育保障

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与防治常识宣传,提高灾区人民地质灾害减灾、防灾和抗灾能力。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科学知识纳入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介,借助“气象日”、“环境日”、“地球日”、“土地日”、“防灾减灾日”等活动日为契机,以本《规划》和相关政策法规为中心内容,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活动,加强公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全社会防御地质灾害能力。要把宣传教育的重点放在基层乡镇、农村、学校、厂矿企业及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和灾害隐患点附近的群众,面对面地向群众宣讲识灾、报灾、避灾、救灾等基本知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县自然资源局负责组织地质灾害危害严重地区的村镇干部办好群测群防培训班,增强群测群防人员的防灾救灾意识,提高群众的防灾抗灾水平,不断增强全社会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

解读:武乡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