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武乡县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文件公开>政办文件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 引 号000014349/2022-16931
发文字号武政办发〔2022〕14号 发文时间
发文机关武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 题 词
标 题武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乡县建设农业产业示范乡镇实现“双十万”目标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主题分类 发布日期2022-03-23

武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乡县建设农业产业示范乡镇实现“双十万”目标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武乡县建设农业产业示范乡镇实现“双十万”目标试点实施方案》已经3月9日县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3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武乡县建设农业产业示范乡镇

实现“双十万”目标试点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推动全县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结合实际,提出建设农业产业示范乡镇实现‘双十万’目标试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县有关农业农村工作部署要求,以“弘扬太行精神、共建创新武乡”为主线,做好土地文章,建基地,树品牌,建立健全农业全产业链,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各乡镇区位、产业、资源条件,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重点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坚持农业“特”“优”战略,突出小米、梅杏、羊肚菌、中药材等特色种植,生猪、肉鸡、牛、羊等特色养殖,以及深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

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突出规划引领,科学处理好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关系,处理好分步实施与整体推进的关系。积极创造条件,大胆探索,梯次推进,适时适地开展“双十万”创建工作。

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尊重群众意愿,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领导和引导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坚持品牌引领,市场导向。依托各类经营主体,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管控,做好宣传营销,进一步提高小米、梅杏等特色品牌市场占有率,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二、实施区域

2022年开始,先行在自然环境优越、交通较为便利、基础设施健全、产业基础良好的贾豁乡进行试点,其他乡镇结合实际适时进行试点,循序渐进,逐步在全县推行。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2022年开始,在全县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十村标杆、百村提升、村村翻番”行动,在贾豁乡率先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双十万”创建试点,为全县“双十万”创建工作积累经验,打造示范。“十四五”末,全县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双十万”目标。

(二)年度目标

2022年,洪水、蟠龙、丰州、故城、贾豁每个乡镇打造2个标杆村、3个示范村,其余乡镇每个乡镇打造1个标杆村、2个示范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户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贾豁乡A类村古台、槐树烟、下西庄、阳南头、贾豁、郭村、胡庄、张家庄等8个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全乡1500户户均收入达到10万元。

2023年,总结贾豁乡试点工作经验,分类有序推进全县“双十万”创建工作。全面推进村集体经济提升,力争全县100个以上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户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贾豁乡剩余7个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全乡3000户户均收入达到10万元。

2024年,再用2-3年时间,所有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农户户均收入达到10万元。

四、方法路径

(一)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1.因村施策,一村一企。把村级经济股份合作社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主引擎,按照N+”模式,即依托特色种植、畜牧养殖、电商产业、文化旅游业、服务业,有效利用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扩大农业生产托管,发展一批有市场前景又切合实际的项目。如贾豁乡要在古台、郭村、胡庄、水泉等村建设梅杏、小杂粮加工企业,在槐树烟、下西庄、贾豁、上王堡、凤台坪等村积极发展牛羊养殖基地和旱地西红柿种植基地,在石泉、阳南头、张家庄、李家庄、宋家庄等村发展养猪场。其他各乡镇根据乡情实际,科学确定适宜发展的产业项目。

2.集聚要素,打造基地。创新投融资模式,设立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扶持引导资金,鼓励和吸纳社会资本向农村集聚。盘活土地存量,有效利用村集体“四荒地”,整合机动地、撂荒地、闲置地等各类土地资源,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校舍、办公用房等村集体资产,按照“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带动特色种养殖基地发展。贾豁乡通过2年时间,整合机动地、撂荒地、闲置地等各类土地8600余亩,与省内知名酒类、醋类等酿业合作,建立万亩高粱种植生产基地;加强科学管护,通过3年至5年建立万亩梅杏基地;同农业龙头企业太行沃土合作,引入京东农场,打造标准化羊肥小米生产基地,形成梅杏、高梁、小米三大规模种植基地。其他乡镇要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

3.多措并举,打造品牌。实施品牌战略。在贾豁乡全面推广梅杏种植,区域种植梅杏人均实现100棵,累计达到5万亩,建成省内较大规模的梅杏种植产业基地;其他乡镇因地制宜积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打造特优名品。立足资源禀赋和传统优势,贾豁乡以古台、胡庄村梅杏加工,郭村、阳南头核桃加工,下西庄村小杂粮加工、旱地西红柿种植为主,发展一批小杂粮、果蔬、核桃、梅杏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培育壮大50家联农带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建成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乡和武乡特优名品优势区。积极引导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依托上司大黄梨、监漳黑花生、蟠龙芝麻饧、韩北连翘茶、涌泉树莓酒,以及布老虎、手工砂锅、刺绣等特色农副产品,创建著名商标,打造武乡优品。争创劳务品牌。根据外出务工就业人员特点,加强组织引导,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积极培育一批专业人才和乡村工匠,有效组织劳务输出,聚力打造具有武乡特色的“太行月嫂”“武乡工匠”等特色劳务品牌。

4.搭建平台,强化服务。依托供销e家构建公共信息服务和销售平台,不断强化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物流配送、价格信息、产品营销和技术支撑等方面的服务。创新金融扶持,降低担保费率,开发更多面向农村的金融产品,继续落实好小额信贷等金融支农政策,鼓励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农村集聚。要加强对村干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的系统培训,全面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乡村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优才返乡创业等工程,着力培育一批致富带头人、农民企业家、农民经纪人,为农村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做优传统种植,稳住增收基本盘。抓好粮食生产,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向土地要产量;扩大渗水地膜谷子种植面积,以技术促增收;广泛开展农业生产托管,靠服务提效益。既紧盯千家万户,又培育种植大户,采用“企业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品牌市场”新模式,稳定粮食种植,实现增产增收,粮食经济收入占比达到20%左右。

2.做强特色产业,打造增收新引擎。立足贾豁乡梅杏种植产业基础好、市场前景广、群众认同高、普惠作用强的特点,坚定不移把梅杏产业发展作为贾豁乡全民增收的主渠道。2022年,广泛发动群众培育发展庭院梅杏、通道梅杏和田间梅杏,鼓励引导利用荒山荒坡、退耕还林、房前屋后多点栽植梅杏,达到人均35棵梅杏。2025年,达到人均100棵梅杏,梅杏经济收入占比达到25%左右。其他乡镇结合辖区实际,选择某一项或者几项特色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和扶持。

3.做活多种经营,打好增收组合拳。大力发展能人经济,着力建设“小养殖、小商店、小饭店、小作坊、小微店、小运输”六小工程,在种、养、加、农、工、贸方面多点发力,全面开花,培育一批微商达人、致富能手、农业经纪人、直播网红,引领在乡农民开展多种经营,率先增收致富,能人经济收入占比达到5%左右。

4.做好就业转移,唱响增收重头戏。搭建本地企业用工平台,加大技能培训,开发公益岗位,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便就业。同时通过农业生产服务托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方式,将“中坚农民”在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劳务经济收入占比达到50%左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组织、财政、金融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乡镇乡镇长为成员的全县“双十万”目标试点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县试点工作。各乡镇成立由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党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经济发展办公室、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及涉及村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明确目标任务,规范细化责任,紧盯发展进度,全面落实任务,将群众思想统一到实现“双十万”奋斗目标上来。为特色产业、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强化政策保障。全面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各项惠农优惠政策。强化金融资金的引导协同作用以及社会资金的参与补充作用,围绕重点工作目标,统一集中管理和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通过以奖代补、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农业和乡村振兴事业。面向全县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加大特色农业保险覆盖面,逐步推广覆盖到除谷子、梅杏以外的其他特色农产品。

(三)严格考核统计。县农业农村局要建立统计台账,实时监测、统计村集体及各户收入状况。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按照既定目标、要求和任务,准确合理监测各村完成情况,建立奖补制度,根据目标实现情况分档奖补。

(四)适时组织观摩。县政府将根据试点工作具体进展情况,适时通过现场观摩、实地检查、重点督导等方式,及时跟踪调度,总结先进经验,选树好的典型,推广经验做法。县财政根据观摩检查等综合考评结果,对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带动群众增收显著的乡镇或村,给予适当奖补扶持。

附件武乡县建设农业产业示范乡镇实现“双十万”目标试点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武乡县建设农业产业示范乡镇实现

“双十万”目标试点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王书文  县  长

副组长:史小兵  副县长  

成  员:张中强  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李朝霞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王国俊  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张王盛  县人社局局长

        张力维  县乡村振兴局局长

        杜秀文  县财政局局长

        赵  晨  县统计局局长

        张应忠  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主任

        李文斌  县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

        乔建平  县商务企业中心主任

        张红秀  县供销社主任

        赵  兴  县金融工作中心主任

各乡镇乡镇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推进。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朝霞兼任。

解读:武乡县建设农业产业示范乡镇实现“双十万”目标试点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