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武乡县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文件公开>政办文件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 引 号01236931-5/2021-15268
发文字号武政办发〔2021〕22号 发文时间
发文机关武乡县人民政府 主 题 词
标 题武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乡县2021年特色农业产业巩固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主题分类 发布日期2021-06-14

武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乡县2021年特色农业产业巩固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武乡县2021年特色农业产业巩固发展行动计划》已经县政府5月13日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武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6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武乡县2021年特色农业产业巩固发展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坚决担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双重任务,继续实施特色农业产业行动计划,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确保粮食安全,保障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围绕谷子、中药材、干鲜果、特色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发展,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举措、狠抓落实,瞄准短板、补齐弱项,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统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总抓手,在保持特色农业产业平稳发展良好态势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各类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引领作用。稳定扶贫车间运营,大力扶持产业园区建设,加强和农科院所合作,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做优做强特色农业品牌,提升“武乡小米”、“武乡梅杏”地理标志品牌效应,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拉长农业全产业链条,分类推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三、推进措施

(一)实施特色产业发展行动

1.发展优质谷子产业

2021年在全县12个乡镇继续推广种植3万亩谷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区全部采用生物降解地膜谷子穴播技术。项目支持环节分为物化补助、社会化服务补助、技术推广服务补助三部分,其中:物化补助包括生物降解地膜每亩补助120元、谷子配方专用肥每亩补助59元、优良谷种每亩补助12元,小计573万元;社会化服务补助包括机播作业每亩补助40元 ,小计120万元;技术推广服务补助包括宣传培训、技术指导、标志牌建设、档案资料建立等费用小计5万元;三项服务共计补助资金698万元。

实施主体:村委、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行政负责人:李文斌,技术负责人:赵应峰)、涉及乡镇人民政府

2.发展有机旱作农业

2021年计划在石北乡、丰州镇发展有机旱作示范农业500亩GAER(tm),利用碳基载体负载菌根菌材料(菌根菌土壤改良项目)对500亩贫瘠土壤进行改良示范,回收作物根、茎约200公斤/亩,共计100吨,用来制作土壤改良剂,用于山、水、湖、田、林、草生态修复项目。项目预计需投入资金80万元。

实施主体:农业企业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行政负责人:张彬宏,分管负责人:陈先梅)、涉及乡镇人民政府

3.发展中药材及药茶产业

2021年种植中药材1万亩(其中药茶菊花5000亩),集中连片种植中药材50亩以上,每亩一次性补助400元,共需资金400万元;对全县基地建设在200亩以上,且生产加工设备齐全、有自主商标的药茶生产企业,每个企业奖补资金30万元,预计共需资金150万元。共需资金550万元。

实施主体:涉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责任单位: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行政负责人:李文斌,技术负责人:郝玉慧)、涉及乡镇人民政府

4.发展水果产业

实施水果“三品提升”工程,按照武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乡县梅杏产业发展三年规划的通知》(武政办发〔2020〕13号)精神,2021年新增梅杏面积1万亩,育苗100亩,培训300余人,共需资金300万元。

为加强对地方品种保护,实现我县梨、果经济林产业提质增效,2021年对上司乡岭头村和小店村相对集中的老梨树开展试点管护3000余棵,管护环节包括整形修剪、刮皮、病虫害防治、施肥等,每棵管护费用约400元(其中:修剪100元/株、刮皮80元/株、肥料50元/株、农药75元/株、除草30元/株、工具15元/株、疏果40元/株、夏季管理10元/株),共需资金120万元,村委自筹资金38万元,财政补贴资金82万元。两项共需资金382万元。

实施主体: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责任单位: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行政负责人:李文斌 技术负责人:吴爱国)、涉及乡镇人民政府

5.发展蔬菜产业

(1)在全县范围内,新建(旧温室改造、骨架棚膜全部更换、后墙翻新工程量一半以上、内部土壤全部改良视为新建)、重建日光温室大棚按设施内面积计算,每亩补助2万元;新建塑料大棚(固定春秋大棚,不含移动大棚)按设施内面积计(旧春秋大棚骨架、棚膜全部更换视为新建,挪棚不在补贴范围),每亩补助0.8万元,预计需要资金100万元;种植集中连片蔬菜20亩以上,每亩补助500元(间作套种的蔬菜按每亩同品种株数折算),预计需要资金325万元。项目共需资金425万元。

(2)正常生产食用菌按投料、菌棒计,香菇补助1元/棒/年,双孢菇、羊肚菌补助8元/平方米/年,预计需资金50万元。

(3)鼓励蔬菜育苗企业进行育苗,支持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并带动种植大户发展蔬菜,年育苗100-200万株,一次性奖补10万元;育苗200万株以上,一次性奖补20万元,预计需要资金30万元。

实施主体:涉及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行政负责人:张彬宏,分管负责人:陈先梅)、涉及乡镇人民政府

6.发展花卉(菊花)产业

重点扶持在我县从事菊花规模种植并引进先进技术的经营主体,补助标准为:引进种苗,每株补助0.15元,种植总量达到10万株以上,配套冷藏设施补助,预计需要资金2.5万元

项目实施主体:企业、专业合作社、个体

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行政负责人:张彬宏,分管负责人:陈先梅)、涉及乡镇人民政府

(二)稳定扶贫车间持续运营。2021年着力在规范管理、做大规模、巩固提升、长效运行上下功夫,切实提高扶贫车间持续带动能力。扶贫车间每年累计运营不少于150天、且务工人员稳定在20人、30人以上、务工人员年累计收入达3000元以上的扶贫车间,予以3万元、5万元的奖补,预计需要资金30万元。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涉及乡镇人民政府

(三)实施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行动。紧紧依托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按照增点扩面提质升级的要求,推进食用菌、中药材、干鲜果、杂粮、畜牧养殖等新型特色产业园区技术升级、改革升级、产业升级,进一步提升我县特色产业规模化综合发展水平。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涉及乡镇人民政府

(四)实施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行动。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打造有发展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上,加大对各类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实施“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农业龙头企业,促使其提档升级,增强带动能力。用足用好贷款贴息、扶贫周转金等各类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吸收更多农民参与特色产业发展。

责任单位: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工商联

(五)实施农产品品牌创建行动。推广农业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提升产品知名度,通过整合现有资源,着力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进一步加强组织农业企业参加产品推介会、项目洽谈会等合作交流机会,加大与规模大、效益好、科技程度高的科技龙头企业合作力度;大力发展贫困村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建立农产品网上销售、运输配送体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在大型电商平台开辟我县特色产品网上销售专区;加快推进农产品集散中心和农产品产地田头市场建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商企业、超市、社区的直接对接,减少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监局、县商务发展和企业服务中心

(六)实施强化科技和培训行动。充分发挥“院县共建”战略合作联盟引领作用,在我县着重开展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重点加强特色农业和规模养殖技术服务,集成推广农业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和畜禽标准养殖管理技术。加大对我县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发挥乡镇农技人员的作用,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养殖基地;大力培养武乡本土的、新一代高素质的、有发展潜力的农业企业家,引导农民科学种田,指导养殖户科学管理,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撑。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农村产业带头人培训,力争2021年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达到2450人,进一步提升我县农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和科技局、县乡村振兴局

(七)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根据资源禀赋和市场发展需求,努力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或集中区。优先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向前端延伸,带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打造全产业链生产经营体系;持续扶持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在农产品主产区加快配套建设一批地头冷库、田头贮藏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加强休闲农(渔)业景观基础设施、休闲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坚持“以节为媒”,持续举办农民丰收节、上司岭头梨花节、权店梅杏采摘节、石北村冰雪文化节等宣传活动,将产品销售、文化宣传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打造武乡休闲农业品牌,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县发改和科技局、县商务发展和企业服务中心、涉及乡镇人民政府

(八)实施财政金融支持行动。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统筹整合各项农业产业发展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等方式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予以支持。进一步完善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合作机制,构建“政银企”对接平台。积极发展政策性保险,面向全县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探索建立特色农业保险全覆盖制度,并逐步推广覆盖到除谷子、梅杏以外的其他特色农产品。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金融工作中心、县乡村振兴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细化方案,狠抓落实,确保行动举措落到实处。

(二)创新政策扶持。各有关部门要不折不扣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在农产品加工园区创建、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企业招商等关键环节,加大项目支持和财政投入,并按规定统筹相关资金予以扶持。创新信贷、保险、担保、抵押等金融政策支撑,加大各方面优惠政策扶持,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政策保障。

(三)加大宣传服务。各有关部门要加大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类传媒工具,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报道推进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新成效、新典型、新经验,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四)强化监督机制。各职能部门、各乡镇是推进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主体,要完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建立督查和考核机制,加大督查力度,对落实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乡镇,将在下一年度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要通报,并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解读:武乡县2021年特色农业产业巩固发展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