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武乡县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 引 号000014349/2023-14096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
发文机关武乡县统计局 主 题 词
标 题武乡县2020年—2022年劳动工资简析
主题分类其它 发布日期2023-03-10

武乡县2020年—2022年劳动工资简析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2020年—2022年,武乡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向上向好发展态势。全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从业人员基本持平,平均工资稳步增长。

一、 总体情况

劳动工资统计调查分为“四上”单位全面调查和“四下”单位抽样调查的两种形式。主要统计指标为从业人员人数和平均工资。其中,“四上”单位和“四下”抽取单位中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包括水利、教育、卫生、公共管理四大行业)、营利性服务业(包括科研、文体、居民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四大行业)以及房地产业这九大行业采用工资总额增速核算GDP。劳动工资统计调查主要以每年三季度累计数评估全年,所以以下分析也主要以近三年来每年的三季度累计数据来进行,分为“四上”单位的从业人员人数和平均工资、九大行业工资总额增速三部分。

(一)从业人员人数基本持平

2020年—2022年,我县“四上”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分别为:9220人、10500人、10490人,总体变动幅度不大。详见下表:

分产业看,近三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人数占比变动不大,以2022年为例,第二产业从业人员9099人,比上年同期下降25人,同比下降0.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391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5人,同比增长1.1%。从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来看,第二产业比重为86.7%,与上年同期持平略有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为13.3%,与上年同期持平略有增加。

(二)工资水平稳步提升,但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明显。

2021年,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5595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343元,同比增长15.1%;2022年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374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742元,同比增长15.9%,较上年同期增长0.8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四上”单位除部分行业平均工资略有下降外,大部分行业平均工资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行业间平均工资增幅不均,工资收入差距明显。以2022年为例,我县九大行业中,平均工资最高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89472元)是最低的住宿和餐饮业(20321元)的4.4倍,绝对额相差69151元。

(三)非营利性服务业、营利性服务业以及房地产业工资总额增速明显。

2021年,非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24.31%、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37.70%以及房地产业工资总额增速15.80%;2022年,非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23.93%、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25.09%以及房地产业工资总额增速22.98%。

二、存在的问题

(一)受疫情影响,部分行业从业人员减少。

近三年受疫情影响,旅游业严重受挫,导致第三产业中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长时间关停,人员减少较多;其次是住宿和餐饮业的不同程度的减少。

(二)劳动适龄人口总量下降且向“大龄”转移,出现高技术行业缺失。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全县总体呈现向外流出人口大于流入人口,人口总量由2010年的18.3万人减少到2020年的15.5万人;全县劳动适龄人口(16-59岁)由2010年的11.3万人减少到2020年的9.1万人。并且,全县劳动适龄中,由2010年20-24岁组人口所占比重最大,到2020年的45-55岁组人口所占比重最大,可以看出我县劳动适龄人口已开始向“大龄”转移。直接影响到19个国民经济行业中,我县“四上”单位涉及到九个行业,尤其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高技术行业的缺失。

(三)服务业基础比较薄弱、结构单一、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我县服务业以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旅游业、修理业、租赁业等传统服务业主,并且普遍存在注册资本低、商铺规模小、规划部局散的现象,缺乏统一的政策导向,市场随意性较大。信息、物流、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科技创新等新型业态少,缺乏得色和优势,难于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

三、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保障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民生工程的倾斜力度,充分发挥吸纳城乡劳动力的作用;二是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大劳动就业的公共服务力度,加大用工信息的监测、收集和发布力度,逐步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创设有利于带动就业的社会环境;三是积极鼓励临时性就业以及其他形式的灵活就业,落实好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等扶持政策,不断扩大就业渠道。

(二)统筹协调,缩小行业间工资差距。

一是推进最低工资制度改革,形成最低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促进最低工资水平持续稳步提高。二是继续加强对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工资发放秩序,利用税收杠杆等手段协调并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

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依托武乡红色旅游资源,充分发挥三产联动和协同效应,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内生能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搭建县域经济发展平台,以招商引资作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渠道,开展县域经济产品推广新模式,不断拓展产销渠道,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

(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迫切要求,尤其要求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因此要加大教育体制改革,扩大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以实现就业为目标,加大职业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注重本土人才培养和外地人才引进相结合,为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发展配备更多的高精尖人才和高级技工,实现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拓展和技术水平升级。 

(五)积极应对劳动力老龄化趋势。

面对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抚养比提高,人口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压力增大和“人口红利”逐步减少等现状。一是加快经济发展,引导更多企业通过升级换代来寻求发展,逐步推动我县经济增长向生产率提高驱动型模式转变,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优化劳动力资源结构;二是结合我县劳动力老龄化的趋势,逐渐减少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产业优化配置,鼓励并引导社会开拓老年用品市场,满足老年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就业并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三是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推进老年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随着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我国低龄老年人群和准老年人群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我们应充分调动老年劳动者参与就业的积极性,组建促进老年人就业的服务组织和维权团队,实时解决老年人在就业过程中的各类问题,进一步疏通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渠道;增强全社会的“抗老化”能力。